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体育投注365下载_365跑腿客服电话号码_www365betcom手机版

        关闭
        “做好当班的事”
        发表时间:2022-09-15来源:中国文明网“明眼慧心”公号

          绳索一头系在崖壁边的护环上,另外一头系在腰间,打好结、扣上保险,待搭档踩稳绳索后,便手拉绳索,顺着崖壁向下滑去,在悬崖峭壁上捡拾垃圾;每天早上7点开始巡护观测工作,白天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例行检查,监测松树枝丫、松针和树皮的情况,不漏掉任何变化……这分别是李培生、胡晓春的工作日常。这样的工作流程,李培生重复了23年,胡晓春也已坚持了12年。攀登山石之上,行走峭壁之边,以山为伴,与松为邻,他们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,用心用情守护着美丽的黄山。

          志不求易者成,事不避难者进。悬崖垂直落差有十几层楼高,李培生刚开始放绳时,因为害怕,身体直打哆嗦;一年365天,300天住在山上,胡晓春也曾厌倦生活的单调。但对黄山、对工作的责任感,支撑着他们战胜恐惧和寂寞,兢兢业业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。23年来,李培生累计放绳高度近1800公里,相当于攀爬了大约20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。12年来,胡晓春写下70多本、累计超过140万字的《迎客松日记》。他们的坚守与付出,黄山记得,游客也感受得到。十几年来,迎客松依然苍翠挺拔,欢迎八方来客。目睹捡拾垃圾的不易,游客纷纷点赞,还有家长以此教育孩子不能随手乱扔垃圾。李培生、胡晓春的敬业奉献精神如春风化雨,不仅为黄山如画风景作出贡献,还感染带动游客文明旅游。

          2022年8月15日,李培生(左)与胡晓春在工作间隙合影。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

          峰奇石奇松更奇,云飞水飞山亦飞。黄山奇崛美景的背后,还有许多像李培生、胡晓春这样的守护者。在黄山景区,像李培生一样穿行在陡峭悬崖间的放绳工还有十几位,守松人传至胡晓春也已经是第十九任,还有其他环卫工人、防火队员等等。虽然做着平凡的工作,但正是他们在日升月落中的忙碌、在寒来暑往中的坚守,让黄山美景常新、青松常在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说:“‘中国好人’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。”在飞溅的焊花里点燃梦想,在大街小巷间往来穿梭,在流水线上辛勤忙碌,在广袤田野躬耕不辍……正是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坚守者、奋斗者,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,才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,也成就了国家的繁荣发展。

         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时,李培生、胡晓春难掩激动之情。两位师傅表示,一定要“做好当班的事”。站在更宏阔的视野上看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同样需要每一个人“做好当班的事”。这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途径,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期待,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。(来源:人民日报 作者:尹双红)

        责任编辑:荣 毅
        【纠错】
       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©版权所有